第五十一期体育与运动学院博士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_研究生_部分_能力(体育与健康第五版)

2023年10月26日晚上,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主办的第四十八期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在邱季端体育馆136如期举行。本次沙龙活动主题为“基于姿势控制理论的75岁以上老年人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和“基于移动健康的精准运动干预对adhd学龄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及脑机制研究”主持人为体育与运动学院2022级博士李大鑫,主讲人为体育与运动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丹和朱飞龙,活动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李翠含、崔蕾老师作为本次沙龙的嘉宾。30余名硕博士参与了本次沙龙活动,北京校区线下参会同学10余名,珠海校区线上参会同学20余名。

学术分享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题为“基于姿势控制理论的75岁以上老年人动作协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主讲人体育与运动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丹。汇报交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选题依据,首先从健康老龄化的角度出发,向我们叙述了动作协调能力对于老年人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老年人功能测量与评价是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我们说明了构建75岁以上老年人协调能力评价体系指标的急迫性。第二部分研究综述,首先对老年人、姿势控制、动作协调能力做了清晰的概念界定,随后总结了先前我国学者们对协调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内容并且对当前老年人协调能力练习方法的手段进行了概括,最后引出本研究要解决的实践问题:当前对于老年人协调能力的研究较为匮乏。第三部分,研究对象与方法,王丹博士介绍了本研究中构建指标体系时运用到的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以及在构建评价标准时的运用到的百分位数法。第四部分,研究内容、创新点和重难点,王丹博士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内容:分为四个环环相扣的部分,首先是研究的序言,为本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动作协调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包括指标体系的初步拟定以及指标权重的确定,在这一部分完成的评价体系的构建;第三部分是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采用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应用,最后介绍了本研究的重难点以及可能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学术交流环节中,崔蕾老师对研究方向和本研究的工作量进行了肯定。随后与王丹博士就本研究中的内容展开了探讨,首先是目标人群为什么要选择75岁以上的老年人,指出将年龄段提前至60岁时期可能对于预防老年人受伤会更有意义。崔蕾老师建议指标的选取应该需要向下去寻找相应的理论依据,并不只是整合前人研究中的指标,王丹博士对此表示认同。

李翠含老师首先对本研究的重要意义表示认可。随后对本研究中的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两词的运用进行了细致的探讨,指出协调能力一般多用于儿童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可能更有生理意义;李老师认为本文题目中“基于动作控制理论”,其实较多体现在第一部分中,在其余部分体现较少,最后提出了从脑功能的角度去体现动作协调能力的锻炼价值的宝贵建议,王丹博士对此表示认同。

在老师们点评完毕后,李大鑫博士指出指标体系的建构以及指标的选取需要有理论依据,并且推荐通过前瞻性研究来进行指标的选取。老师和同学们表示对该方法很感兴趣,现场展开了气氛热烈的讨论。

第二部分主题为“基于移动健康的精准运动干预对adhd学龄儿童执行功能的影响及脑机制研究”,主讲人体育与运动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朱飞龙。从四个部分进行今天的汇报交流,第一部分是选题依据,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以及患儿的动作发展和执行功能有什么特征,随后向我们叙述了当前药物治疗adhd存在的多种限制,并指出运动干预相对于药物治疗的优越性,引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标。第二部分研究综述,首先综述了国内外关于adhd儿童精细动作发展、执行功能、以及脑缺陷机制的相关研究,随后充分的论述了当前国内外研究者们常用于改善adhd动作执行功能以及脑发育的运动干预手段,最后引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为本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充分论证了为什么要基于移动健康整合多种干预手段来对adhd儿童进行个性化的精准干预。第三部分研究内容与方法,分为三个逻辑完善的部分,第一部分是精准运动干预方案的构建;第二部分对该干预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第三部分,进一步通过近红外成像技术探究了精准运动改善儿童执行功能的脑机制。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点,朱飞龙博士从学术思想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以及研究内容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陈述。

在学术交流环节,崔蕾老师首先对本研究的重要实践意义表示赞扬,并对工作量进行了肯定。随后提出问题,该精准运动干预的内容能否基于不同程度adhd的患儿来个性化选择,朱飞龙博士表示未来将通过大数据收集和机器学习来完善该部分内容;其次对综述的框架体系指出了改进的方向,需要在该体系中增加对“移动健康”和“近红外成像技术”的综述内容,为问题的提出做出完整的铺垫。朱飞龙博士对此表示认同。

随后,李翠含老师与朱飞龙博士展开了探讨,首先指出题目与研究技术路线图可能存在一些偏离,并指出该研究内容其实是围绕着精准干预体系的制定和应用,因此应该在题目中体现。其次,指出本文的创新点可以更多的放在基于近红外成像技术的脑机制研究。朱飞龙博士对此表示认可,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随后,柴秋月同学对于精准运动体系的引用软件制作进行了咨询,朱飞龙博士细心讲解了该应用软件的主要结构和开发过程。

本期学术沙龙活动现场气氛活跃,经过一个半小时的交流和讨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第五十一期博士生学术沙龙活动圆满结束!

编辑|吴士广

审核|孙中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