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
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做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联系老师微信:61049244
?
?
?
?
2020南京大学近现代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约4个半月。这场以“保卫大武汉”为口号的大规模战役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武汉作战的兵力达35万余众,中国参战的部队则更达130个师,约100万人。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路以及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会战时间之长、参战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八年抗战期间任何一次战役所不能比的,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2.?五口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清末派驻广州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的钦差大臣,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设立。由两广总督兼职。1859年(咸丰九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改由两江总督兼职。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同治五年)因通商口岸已扩展至长江各口,改称南洋通商大臣。
3.?常胜军
中国清政府联合外国势力组成的一支装备近代武器、用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雇佣军。咸丰十年(1860),美国冒险家华尔经清苏松太道吴煦(xù)赞助,于6月2日成立洋枪队,有百余人,以华尔为统领,总部设在松江。次年8月,洋枪队在松江改组,由欧美人任军官,中国人当兵,扩编为700余人,随后又增至2000余人。同治元年(1862),洋枪队改名常胜军。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原则,采取责任内阁制,并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有国务员副署;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但须受政府法律限制。该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5.?天津教案
1870年天津发生的教案。由于天津法国教堂涉嫌迷拐幼孩等罪行,引起居民愤恨,数千人前往教堂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开枪杀人,群众当场将他打死。接着,群众放火烧毁教堂等处房屋,杀死外国教士等20人。事后,法、英、美等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遣军舰到天津海口及烟台一带示威。清政府调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接着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杀20人,充军 25人,把天津知府和知县革职充军,派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法国道歉,并赔银五十余万两。
6.?蒲安臣使团
1868-1870年,清政府正式派遣的第一个出使欧美的使团。1867年(同治六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卸职,由清政府聘为“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与总理衙门章京、记名海关道志刚和礼部郎中孙家谷等组成使团,次年8月出访美、英、法、普、俄等十一国。在美国,蒲安臣擅自代表清政府与国务卿西华德签订《中美续增条约》。1870年2月至俄国,蒲安臣病死于圣彼得堡。使团于同年10月返国。
7.?延安整风
1942-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的关于整顿党风的政治运动。它以1942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为标志展开,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为主要内容。通过整风运动,党的干部重新学习了党的历史,提高了认识水平,同时使全党空前地团结起来,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8.?中东路事件
1929年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围绕中东路主权引发的武装冲突。1929年7月,张学良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开始驱逐中东路苏联职员,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同年7月1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华断交,并命令苏军在中苏边境黑龙江吉林段准备武装介入,双方随后发生了局部冲突,东北军伤亡惨重。在美国的调停下,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了《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中东路事件恶化了张学良与东北军的关系,同时向日军暴露了军事弱点,客观上加快了日军侵占东北的步伐。
二、简答题
1.?新儒学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背景。从北宋中期起,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对以贞观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带有两宋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儒学——包括各种儒家学派在内的宋学。宋代新儒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的推动。宋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特别尖锐,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家经典中去寻找新的答案和新的思想武器,以挽救社会危机。(2)佛、道两教对儒学的渗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释、道两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并对儒学产生了渗透。这为宋代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养分。(3)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布和文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4)科举改革的影响。从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帖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了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了重要地位。当时的经义考试,既可承袭旧说,又可自为立说,这对以理解经义内涵为主的新儒学的产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二)代表人物。(1)程颢、程颐。程颢(hào)、程颐是后来宋学中成为主流派的理学的先驱。二程认为,万物一理,一物之理也就是万物之理;理一分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理在天为命,在人为性。维护封建的纲常等级,也就是维护天理。程颐将人性的两个层次命名为天理、人欲,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论理气心性,又必以儒家纲常伦理为依归,将自然、道德合二为一。程颢的观点和程颐有一些差别,认为人心具有良知良能。(2)朱熹。朱熹是理学形成的关键人物,其学主要承自程颐,也吸收了周敦颐、张载等人的观点,基本上做到了集宋学诸家诸派之大成,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思想体系。因其以“理”为哲学核心,故有理学之名,亦称程朱理学。他认为“理”是万物生长的本原,而“气”只是构成万物的材料。主张以天理来克制人欲,以道心来主宰人心,要“去人欲,存天理”,以此来调和阶级矛盾。(3)陆九渊。陆九渊主张“心即理”,因而有心学之称。陆九渊把儒家思孟学说和佛教禅宗思想结合起来,并承袭和发挥了“天即理即心”的观点,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南宋后期,理学的发展出现了朱、陆合流的趋向。
(三)官方地位的确立。理学实是一种新形式的儒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因而被采纳为官方哲学。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南宋理宗朝时期。淳祐元年(1251年),理宗亲撰《道统十三赞》,“就赐国子监,宣示诸生”,正式肯定从二程到朱熹是孔孟以来道统的真正继承人,使程朱理学成为继孔孟以来的正统思想和钦定的官方哲学。
2.?中国近代军制改革
近代中国兵制的沿革是中西文化冲突的正面战争以及西学东渐引发并驱动的。中国近代军制的沿革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八旗、绿营兵制;二是勇营兵制;三是新军兵制。
(1)首先是八旗、绿营的衰败奠定了近代中国兵制演进的逻辑起点。八旗、绿营兵制是清朝前期的主要武装力量,即所谓的经制兵。进入近代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清朝居于统治地位的武装组织,捍卫着清王朝的封建政权。清朝的前、中期至太平天国运动的这一时期在兵制史上称作为“绿营时代”。绿营也疏于训练,“差操不分”,逐渐衰败、废弛。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沉重冲击下,这支经制兵已是强弩之末,不战自溃,
(2)其次,勇营时代。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湘、淮军镇压了太平军及各地农民军后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步成为清王朝的军事支柱,这是中国近代兵制发生新变革的开始。从此至中日甲午战争,勇营兵制成为这一时期国家兵制的主体,这在同治、光绪两朝近30年的时间被称为“兵勇并存”的时代,或者称为“勇营时代”。?
湘军由步军、水师和马队三个兵种组成,编制都是以营为组建的基本单位。营以上设统领,统领所辖营数由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分别冠以不同的代号。各统领由大帅指挥,大帅依靠一个庞大的统帅部实施军事指挥和提供后勤供应。统帅部包括营务处、粮台、厘金、制造和支运河转运等局。湘军选拔各级将领,除以宗族、同乡、亲属为主外,重要的统领多用文人,甚至营兵文人也占有半数。湘军选勇是仿照明代戚继光之法。重在籍贯户口。
勇营兵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维护了清廷统治,清政府决定仿照湘军编制来改造绿营,建立起了“练军”,首先在直隶绿营中编练,后来各省相继编练。至此,勇营兵制完全取代了绿营兵制,成为国家正式的军事制度,由曾国藩发起的这场兵制变革最终完成。
(3)再次,新军兵制。1894年中日甲午一战,北洋水师覆灭,这无疑是对淮军为代表的勇营兵制宣判了死刑,清政府决定仿照西法编练“新军”,袁世凯接办后,改“定武军”为“新建陆军”。与此同时,张之洞在江宁(今南京)仿照德军营制,编练自强军,由德国教官组织训练。
为了统一各省的新军兵制,1904年,《陆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经清政府批准颁行,奠定了新军兵制的基础,成为我国近代军事史上两项重要的军事章程。按照章程规定,国家常备军的编制两镇为1军,两协为1镇,两标为1协,每标为3营,每营4队,每镇还辖炮队1标,马队1标,1个辎重营。1个工程营。步、炮、工兵每队均为3排,每排3棚;马队2排,每排2棚,辎重队3排,每排3棚。新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多为国内武备学堂的毕业生,间有少数学习军事的留学生。集兵方式采用募兵制。新军兵制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促进了近代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逐步建立起北洋政府。1912年8月,袁世凯颁布了陆军军官制度,即仿清代军官3等9级制而演化成“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等,从此,中国正式采用军衔制。同时,还把清末新军中的镇、协、标、营、队、排改为师、旅、团、营、连、排、班。根据陆军制定的编制,每师辖步兵2旅,每旅2团,每团3营,每营4连;骑兵团则每团3营,每营4连;炮兵则每团3营,每营3连;工程兵营则每营4连;辎重兵营则每营4连。这种编制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现代军制的基础。
三论述
1.?外国资本在甲午战争后投资
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各国凭借片面最惠国待遇同样获得了在华设厂的权力。中国经济从商品入侵阶段进入到资本入侵阶段。
(1)外国资本在华投资范围广,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既包括矿山、铁路、航运这样重要的中国经济命脉,也要火柴、棉纺织等轻工业企业。
(2)外国资本在华投资多会采取中外合办的方式开办企业。除了工人是聘用中国人外,为了了解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打开销路与管理工人,这类企业也会聘请华人担任管理层的职位。外国资本强硬的公司会将中国人限制在销售部门,利用他们的社会人际网络打开销路,高级管理层和生产部门控制在自己手中。但中国的人际网办事的社会现状或多或少的影响改变了欧美本来的公司等级管理制度,英美石油公司和日本棉株式会社都是这类情况的典型案例。
(3)外国企业受到中国近代政治变迁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一直在被列强侵略、掠夺,民众在向往西方文化的同时,又对列强的侵略行为极为仇视。从义和团肆意破坏外国一切相关事物到民国时期各种抵制日货、抵制美货运动,外国工厂、企业会受到这类运动的影响,商品滞销甚至被破坏。当局也会根据自身的政治利益挑起或打压民族仇恨。如北洋政府曾有段时间对日本不满,设立国耻日,推动民众反日,导致日货滞销。中共成立后为争取工人正当权益,曾组织多次罢工,逼迫外国资本提高工人的待遇。
(4)外国资本投资地点多选在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这些地方交通便利、民风开放,人口繁茂,有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和便利的交通,国民政府的税收主要来自沿海,又以商税、关税等占比最多。
(5)外国资本在华投资办厂是为牟利,但客观上也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比如日本在东北、华北地区建造的工厂,在抗战胜利后给中国留下了大量生产设备和资料,有利于中国工业的发展。
2.?第三线路中间派的兴起与失败
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很快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与此同时,个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抓捕、强杀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被迫反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始独立领导革命,进行武装斗争,与国民党对抗。
有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既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也不赞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路线,他们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采用民主政治。这一“中间路线”主张的主要代表有胡适,他发表文章呼吁自由和民主,批评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主张,在当时,有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支持胡适的政治主张。
另一类是被国民党中央边缘化的国民党左派,如宋庆龄,他们对中共友好,但本质上是支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他们认为蒋介石等人违背了孙中山的遗愿,于是出走另组政党,主张继承孙中山遗愿,执行真正的三民主义,营救一切为了救国的政治犯、革命志士。这部分进步分子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压制,甚至暗杀。国共十年内战时期第三线路中间派兴起,但并未有太大的发展。
中间派的发展在抗战期间最为显著。
全面抗战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逐渐走向合作,社会各界也呼吁国民党联合共产党人士,建立抗日的联合政府。国共的摩擦也让各界意识到需要一个中间派居中调节国共矛盾。于是,中国民盟成立,这是一个由多个小政党联合组成的团体,没有正当内部的严密性和组织性,允许不同派别的人加入,张澜是民盟的主要负责人。民盟在联合政府中也有预留席位,参与政治,调节国共两党的关系。
在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也很快破裂,国民党并不愿实行联合政府,国民党所主张召开的国大会议也被中共和民盟拒绝。国共内战爆发后,中间派在逐步认清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实质,与日渐受到国民党压制、迫害后,逐渐倒向中共一边。国民党兵败退台后,民盟参加了中国组织的政协,参加开国大典,团结在中共周围,中间派这一派别也即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
?
2020南京大学近现代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发生在武汉外围的一次大规模战役。会战从1938年6月11日日军进攻安庆起,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止,历时约4个半月。这场以“保卫大武汉”为口号的大规模战役主要在武汉外围展开,日军前后投入武汉作战的兵力达35万余众,中国参战的部队则更达130个师,约100万人。整个战事从长江沿线展开,扩及大别山麓,赣北南浔铁路以及武汉近郊,纵横数千里。会战时间之长、参战兵力之多、规模之大,是八年抗战期间任何一次战役所不能比的,也是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最大规模的战役之一。
2.?五口通商大臣 (南洋通商大臣)
清末派驻广州管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的钦差大臣,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设立。由两广总督兼职。1859年(咸丰九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改由两江总督兼职。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同治五年)因通商口岸已扩展至长江各口,改称南洋通商大臣。
3.?常胜军
中国清政府联合外国势力组成的一支装备近代武器、用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雇佣军。咸丰十年(1860),美国冒险家华尔经清苏松太道吴煦(xù)赞助,于6月2日成立洋枪队,有百余人,以华尔为统领,总部设在松江。次年8月,洋枪队在松江改组,由欧美人任军官,中国人当兵,扩编为700余人,随后又增至2000余人。同治元年(1862),洋枪队改名常胜军。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原则,采取责任内阁制,并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有国务员副署;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但须受政府法律限制。该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5.?天津教案
1870年天津发生的教案。由于天津法国教堂涉嫌迷拐幼孩等罪行,引起居民愤恨,数千人前往教堂抗议。法国领事丰大业开枪杀人,群众当场将他打死。接着,群众放火烧毁教堂等处房屋,杀死外国教士等20人。事后,法、英、美等国联合向清政府提出抗议,并调遣军舰到天津海口及烟台一带示威。清政府调派直隶总督曾国藩到天津“查办”,接着又派李鸿章会同办理。曾、李杀20人,充军 25人,把天津知府和知县革职充军,派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法国道歉,并赔银五十余万两。
6.?蒲安臣使团
1868-1870年,清政府正式派遣的第一个出使欧美的使团。1867年(同治六年)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卸职,由清政府聘为“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与总理衙门章京、记名海关道志刚和礼部郎中孙家谷等组成使团,次年8月出访美、英、法、普、俄等十一国。在美国,蒲安臣擅自代表清政府与国务卿西华德签订《中美续增条约》。1870年2月至俄国,蒲安臣病死于圣彼得堡。使团于同年10月返国。
7.?延安整风
1942-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的关于整顿党风的政治运动。它以1942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为标志展开,以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为主要内容。通过整风运动,党的干部重新学习了党的历史,提高了认识水平,同时使全党空前地团结起来,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8.?中东路事件
1929年国民政府与苏联政府围绕中东路主权引发的武装冲突。1929年7月,张学良在南京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开始驱逐中东路苏联职员,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同年7月1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华断交,并命令苏军在中苏边境黑龙江吉林段准备武装介入,双方随后发生了局部冲突,东北军伤亡惨重。在美国的调停下,张学良被迫在伯力签订了《中苏伯力会议议定书》。中东路事件恶化了张学良与东北军的关系,同时向日军暴露了军事弱点,客观上加快了日军侵占东北的步伐。
二、简答题
1.?新儒学 (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背景。从北宋中期起,儒学领域出现了新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汉唐学者专事经学笺注的传统遭到废弃,对以贞观年间钦定的《五经正义》为代表的经学旧说产生怀疑,群儒奋起,开创了以己意解经的新时代,逐渐形成了带有两宋鲜明时代特征的新儒学——包括各种儒家学派在内的宋学。宋代新儒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的推动。宋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特别尖锐,一些儒家学者想从儒家经典中去寻找新的答案和新的思想武器,以挽救社会危机。(2)佛、道两教对儒学的渗透。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释、道两教获得了大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大有取代儒学之势,并对儒学产生了渗透。这为宋代儒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养分。(3)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广泛应用,对书籍的传布和文化的普及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广大平民子弟加入到读书人的队伍中去,易于建立新的儒学体系。(4)科举改革的影响。从北宋中期起,唐代以来主要以诗赋、帖经、墨义取士的做法受到了抨击,经义考试逐渐在科举中取得了重要地位。当时的经义考试,既可承袭旧说,又可自为立说,这对以理解经义内涵为主的新儒学的产生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二)代表人物。(1)程颢、程颐。程颢(hào)、程颐是后来宋学中成为主流派的理学的先驱。二程认为,万物一理,一物之理也就是万物之理;理一分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理在天为命,在人为性。维护封建的纲常等级,也就是维护天理。程颐将人性的两个层次命名为天理、人欲,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论理气心性,又必以儒家纲常伦理为依归,将自然、道德合二为一。程颢的观点和程颐有一些差别,认为人心具有良知良能。(2)朱熹。朱熹是理学形成的关键人物,其学主要承自程颐,也吸收了周敦颐、张载等人的观点,基本上做到了集宋学诸家诸派之大成,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思想体系。因其以“理”为哲学核心,故有理学之名,亦称程朱理学。他认为“理”是万物生长的本原,而“气”只是构成万物的材料。主张以天理来克制人欲,以道心来主宰人心,要“去人欲,存天理”,以此来调和阶级矛盾。(3)陆九渊。陆九渊主张“心即理”,因而有心学之称。陆九渊把儒家思孟学说和佛教禅宗思想结合起来,并承袭和发挥了“天即理即心”的观点,提出“心即理也”的命题,认为“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南宋后期,理学的发展出现了朱、陆合流的趋向。
(三)官方地位的确立。理学实是一种新形式的儒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因而被采纳为官方哲学。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在南宋理宗朝时期。淳祐元年(1251年),理宗亲撰《道统十三赞》,“就赐国子监,宣示诸生”,正式肯定从二程到朱熹是孔孟以来道统的真正继承人,使程朱理学成为继孔孟以来的正统思想和钦定的官方哲学。
2.?中国近代军制改革
近代中国兵制的沿革是中西文化冲突的正面战争以及西学东渐引发并驱动的。中国近代军制的沿革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八旗、绿营兵制;二是勇营兵制;三是新军兵制。
(1)首先是八旗、绿营的衰败奠定了近代中国兵制演进的逻辑起点。八旗、绿营兵制是清朝前期的主要武装力量,即所谓的经制兵。进入近代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清朝居于统治地位的武装组织,捍卫着清王朝的封建政权。清朝的前、中期至太平天国运动的这一时期在兵制史上称作为“绿营时代”。绿营也疏于训练,“差操不分”,逐渐衰败、废弛。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沉重冲击下,这支经制兵已是强弩之末,不战自溃,
(2)其次,勇营时代。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湘、淮军镇压了太平军及各地农民军后登上了历史舞台,逐步成为清王朝的军事支柱,这是中国近代兵制发生新变革的开始。从此至中日甲午战争,勇营兵制成为这一时期国家兵制的主体,这在同治、光绪两朝近30年的时间被称为“兵勇并存”的时代,或者称为“勇营时代”。?
湘军由步军、水师和马队三个兵种组成,编制都是以营为组建的基本单位。营以上设统领,统领所辖营数由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分别冠以不同的代号。各统领由大帅指挥,大帅依靠一个庞大的统帅部实施军事指挥和提供后勤供应。统帅部包括营务处、粮台、厘金、制造和支运河转运等局。湘军选拔各级将领,除以宗族、同乡、亲属为主外,重要的统领多用文人,甚至营兵文人也占有半数。湘军选勇是仿照明代戚继光之法。重在籍贯户口。
勇营兵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维护了清廷统治,清政府决定仿照湘军编制来改造绿营,建立起了“练军”,首先在直隶绿营中编练,后来各省相继编练。至此,勇营兵制完全取代了绿营兵制,成为国家正式的军事制度,由曾国藩发起的这场兵制变革最终完成。
(3)再次,新军兵制。1894年中日甲午一战,北洋水师覆灭,这无疑是对淮军为代表的勇营兵制宣判了死刑,清政府决定仿照西法编练“新军”,袁世凯接办后,改“定武军”为“新建陆军”。与此同时,张之洞在江宁(今南京)仿照德军营制,编练自强军,由德国教官组织训练。
为了统一各省的新军兵制,1904年,《陆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经清政府批准颁行,奠定了新军兵制的基础,成为我国近代军事史上两项重要的军事章程。按照章程规定,国家常备军的编制两镇为1军,两协为1镇,两标为1协,每标为3营,每营4队,每镇还辖炮队1标,马队1标,1个辎重营。1个工程营。步、炮、工兵每队均为3排,每排3棚;马队2排,每排2棚,辎重队3排,每排3棚。新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多为国内武备学堂的毕业生,间有少数学习军事的留学生。集兵方式采用募兵制。新军兵制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促进了近代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逐步建立起北洋政府。1912年8月,袁世凯颁布了陆军军官制度,即仿清代军官3等9级制而演化成“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等,从此,中国正式采用军衔制。同时,还把清末新军中的镇、协、标、营、队、排改为师、旅、团、营、连、排、班。根据陆军制定的编制,每师辖步兵2旅,每旅2团,每团3营,每营4连;骑兵团则每团3营,每营4连;炮兵则每团3营,每营3连;工程兵营则每营4连;辎重兵营则每营4连。这种编制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现代军制的基础。
三论述
1.?外国资本在甲午战争后投资
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各国凭借片面最惠国待遇同样获得了在华设厂的权力。中国经济从商品入侵阶段进入到资本入侵阶段。
(1)外国资本在华投资范围广,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既包括矿山、铁路、航运这样重要的中国经济命脉,也要火柴、棉纺织等轻工业企业。
(2)外国资本在华投资多会采取中外合办的方式开办企业。除了工人是聘用中国人外,为了了解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打开销路与管理工人,这类企业也会聘请华人担任管理层的职位。外国资本强硬的公司会将中国人限制在销售部门,利用他们的社会人际网络打开销路,高级管理层和生产部门控制在自己手中。但中国的人际网办事的社会现状或多或少的影响改变了欧美本来的公司等级管理制度,英美石油公司和日本棉株式会社都是这类情况的典型案例。
(3)外国企业受到中国近代政治变迁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中国近代一直在被列强侵略、掠夺,民众在向往西方文化的同时,又对列强的侵略行为极为仇视。从义和团肆意破坏外国一切相关事物到民国时期各种抵制日货、抵制美货运动,外国工厂、企业会受到这类运动的影响,商品滞销甚至被破坏。当局也会根据自身的政治利益挑起或打压民族仇恨。如北洋政府曾有段时间对日本不满,设立国耻日,推动民众反日,导致日货滞销。中共成立后为争取工人正当权益,曾组织多次罢工,逼迫外国资本提高工人的待遇。
(4)外国资本投资地点多选在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这些地方交通便利、民风开放,人口繁茂,有充足的劳动力市场和便利的交通,国民政府的税收主要来自沿海,又以商税、关税等占比最多。
(5)外国资本在华投资办厂是为牟利,但客观上也为中国工业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比如日本在东北、华北地区建造的工厂,在抗战胜利后给中国留下了大量生产设备和资料,有利于中国工业的发展。
2.?第三线路中间派的兴起与失败
北伐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很快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与此同时,个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抓捕、强杀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被迫反击,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开始独立领导革命,进行武装斗争,与国民党对抗。
有一些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既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也不赞同共产党的阶级斗争路线,他们希望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采用民主政治。这一“中间路线”主张的主要代表有胡适,他发表文章呼吁自由和民主,批评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主张,在当时,有很大一部分知识分子支持胡适的政治主张。
另一类是被国民党中央边缘化的国民党左派,如宋庆龄,他们对中共友好,但本质上是支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他们认为蒋介石等人违背了孙中山的遗愿,于是出走另组政党,主张继承孙中山遗愿,执行真正的三民主义,营救一切为了救国的政治犯、革命志士。这部分进步分子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压制,甚至暗杀。国共十年内战时期第三线路中间派兴起,但并未有太大的发展。
中间派的发展在抗战期间最为显著。
全面抗战爆发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逐渐走向合作,社会各界也呼吁国民党联合共产党人士,建立抗日的联合政府。国共的摩擦也让各界意识到需要一个中间派居中调节国共矛盾。于是,中国民盟成立,这是一个由多个小政党联合组成的团体,没有正当内部的严密性和组织性,允许不同派别的人加入,张澜是民盟的主要负责人。民盟在联合政府中也有预留席位,参与政治,调节国共两党的关系。
在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也很快破裂,国民党并不愿实行联合政府,国民党所主张召开的国大会议也被中共和民盟拒绝。国共内战爆发后,中间派在逐步认清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实质,与日渐受到国民党压制、迫害后,逐渐倒向中共一边。国民党兵败退台后,民盟参加了中国组织的政协,参加开国大典,团结在中共周围,中间派这一派别也即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