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这是最近这几个星期我上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的时候,我们班里的郑君琪、张钰曼和秦诗敏三位同学根据老师所讲解的和纪录片视频(视频的链接附于文末)所播放的内容所整理出来的笔记。我在这笔记的原稿文件发布去了班级微信群后,把文件从微信群给下载了下来,并且对笔记内容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我现在把这整理出来的笔记内容给分享出来,让大家好好阅读。全文如下↓
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要点概括
1.马克思的诞生:1818年5月5日,在德意志普鲁士的西南部特里尔市(相当于中国的湖南省韶山市),马克思诞生了。(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夕,资本主义的上升期)
?
2.总评:马克思是理论家,革命实践,共产主义革命者。
?
3.马克思的治学精神:
治学严谨(在《资本论》出版后仍不断修改,矫正。“给工人阶级的东西,如果做不到尽善尽美,那就是罪过。”)
?
4.马克思的父亲是律师,处于中产阶级,思想开明,学识渊博,能背诵伏尔泰和卢梭的作品,马克思也受到了父亲启蒙教育的影响。马克思父亲,本身是犹太人,但由于千年来,犹太教备受迫害而脱离犹太教,也因此马克思逝世后无法葬入犹太墓地而是公墓(海格特公墓)。
?
5.马克思的婚恋观:马克思与燕妮有着共同的志向,燕妮是马克思的忠实伴侣,事业助手。同时燕妮也是第一位通晓社会主义的非凡女性,是《资本论》的第一读者。
?
6.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相遇:
马克思称巴黎是新世界的新首府。在巴黎,马克思和他的朋友卢格,共同创办了《德法年鉴》杂志,恩格斯在《德法年鉴》发表了《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两篇文章。
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十分推崇,并称之为“天才大纲”,该大纲观点与马克思不谋而合,从此马克思与恩格斯毕生的亲密合作的缘分开始了。
?
7.马克思的人生轨迹:
德国特里尔——波恩——柏林——科隆(青年马克思时期结束)——(中年马克思开始)法国巴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曼彻斯特——伦敦(逝世)。
?
8.马克思的大致人生历程:
出生成长于德国(在特里尔中学上学时立下远大志向)—波恩大学(学法学)—柏林大学(对哲学产生兴趣)—科隆(莱茵报编辑),在政府驱逐后前往法国巴黎。1843年10月底,25岁的马克思到达巴黎,第一次接触到“工人阶级”,结交至交好友恩格斯,完成巨作《共产党宣言》。1849年,31岁的马克思携家人来到英国,最终书写下《资本论》。
?
9.马克思生前唯一一次的革命实践:
参加正义者同盟(第一国际[1864年]的前身)并声援,支持了巴黎公社,后在马克思的提议下改名为“共产党同盟”。【口号也由“人人皆兄弟”(普遍性,全球性)改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第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
?
10.马克思的特点(价值观):“目标始终如一。”
?
11.马克思逝世(1883年3月14日):
⑴墓碑上的两句名言: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话。
②“哲学家们(西方,资产阶级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强调实践性]
⑵恩格斯高度评价马克思说: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六个社会形态);马克思发现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发现现代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
?
12.马克思三个重要历史阶段:
⑴青年马克思:①研究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区别(唯物的而非唯心的)。
②吸取,批判黑格尔哲学辩证法。
③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确定了六种社会形态(见下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中年马克思:①完成《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
②政治经济学,开始撰写《资本论》。
老年马克思:①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接受历史的检验,在中国成为现实。)
②用了20多年完成《资本论》,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⑶补充:生产要素: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其中,生产要求效率!分配要求公平!
(在中国分配主要是:转移支付,社会统筹,捐赠慈善。)
⑷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决定着社会形态。
?
13.马克思的四次被驱逐:
⑴1845年,马克思被视为一个危险的革命家,应普鲁士政府的坚决要求,法国政府将其逐出了巴黎,被迫迁往布鲁塞尔;
⑵1848年二月革命爆发,马克思再次被逐出比利时,重返巴黎;三个月后,马克思回到德国的科隆;
⑶1849年2月,马克思遭德国反革命势力起诉并被提交法庭审判,尽管被判无罪,却再次被逐出德国,迁往巴黎;
⑷1849年6月13日,马克思又被逐出巴黎,移居伦敦。
?
14.马克思的主要著作(21部):
*《青年人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
*《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1838年-1841年)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论犹太人问题》(1843年-1844年)
*《神圣家族》(1844年-1845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
*《德意志意识形态》(1845年-1846年)
*《罢工和工人同盟》(1847年)
*《哲学的贫困》(1847年)
*《工人联合会》(1847年)
*《共产党宣言》(1848年)
*《雇佣劳动与资本》(1849年)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
*《福格特先生》(1860年)
*《剩余价值理论》(1862年-1863年)
*《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1864年)
*《法兰西内战》(1871年)
*《资本论》(1865年、1885年、1894年)
?
15.马克思在英国:
1849年8月,31岁的马克思来到英国伦敦,当时英国处于维多利亚时代,自称“日不落帝国”(殖民地广泛),是当时的“世界工厂”,工业优势大。
英国的生产要素扩张,发起圈地运动,大量农民被迫涌入城市成为工人,从农民(分散的劳动力)到工人(集中的劳动力),而强大的工人阶级易形成组织,为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分散的穷人去反抗资本是必然会失败的,能够采取的只能是团结起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进行阶级斗争,采取暴力革命,武装斗争。
大量流亡的犹太人来到英国,成为革命者。
英国工人阶级需要团结、需要组织,且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文化包容性大于德法,所以马克思来到了英国,并在英国定居了42年。
?
16.圈地运动:
12到19世纪,在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出现了所谓的圈地运动。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
圈地运动也使大量犹太人离开家园流亡在欧洲(包括马克思在内),但犹太人对于宗教十分固执,始终没有与其他民族进行交融,日益出现被排斥现象,在一战,二战被打压地尤其严重。
?
17.马克思的影响力:
⑴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⑵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⑶1999年英国在全球评选“千年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
⑷马克思于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我们的幸福是属于千百万人的。”)
⑸马克思的理论逻辑:为人类而工作。(17岁立下的志向)
⑹马克思主义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明路径),科学社会主义(展示未来蓝图)。
⑺补充:革命的主体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动力是阶级斗争(武装暴动)
?
18.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⑴特点:
①科学性;
②反对神学,强调人本身(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确立人的主体”);
③人民(底层劳动人民)创造世界。
④补充: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马列的基础上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的动力”
⑵后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评说:
列宁:马克思学说之所以是万能,就是因为他正确;
范老师(指我所在的这个班级的这一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的任课老师范诗基老师,下同):马克思学说之所以科学,是因为他被实践证明了的。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19.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
⑴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核心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消灭人的依赖性”。在其中,马克思肯定资本主义推翻封建主义,打造无产阶级。
⑵补充:《共产党宣言》的翻译:
①中国第一个翻译-陈望道(依据日译版参照英译版翻译而成)。
②德文版原文翻译:成仿吾,徐冰。
?
20.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根据马克思的理论,是指在剥削制度下,被统治阶级剥削的,劳动者所生产的新价值中,劳动创造的价值和劳动报酬之间的差额,即“由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
其中理论的核心有两条:
(1)资本家主要通过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赚取利润;即“剩余劳动时间;(马克思是先发现剩余劳动时间,再发现剩余价值)
(2)只有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以及商业服务业等非生产性行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
?
2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列宁、毛泽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
22.中国共产党的三大重要决议:
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1945年):《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24年来,共产党从婴儿 幼小变成成熟,历经“左”倾,右倾斗争,终于形成“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⑵邓小平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两个互不否定”】。
⑶习近平在2021年百年建党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目标前进】。
⑷目的:统一思想,轻装上阵。
三个历史决议都彰显着铭记历史、启迪未来的深远战略考量。每一次的决议都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轻装上阵。
?
23.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存在72日):马克思称赞其“具有灵活性,历史主动性,自我牺牲精神”。并为此写了《法兰西内战》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与历史经验。
补充:《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歌词由欧仁·鲍狄埃(巴黎公社领导人)于1871年6月1日创作,皮埃尔·狄盖特于1888年6月为其谱曲,歌谱于1888年6月23日首次出版。《国际歌》播放的场合没有明确的规定,但通常是在国家级大型会议、党员会议等大型的场合上播放。
?
24.问题: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从何算起?
①1500年地理大发现(1498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②社会主义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
③1516年(相当于中国的明朝明武宗正德年间)英国的托尔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书写“理想国”,体现了理想主义。(即“伊甸园”“诺亚方舟”)
?
25.为什么马克思不断被驱逐?
⑴ 欧洲经济的崛起:
①地理大发现,海盗的兴盛;
②资产阶级形成并且剥削压迫无产阶级;
③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⑵无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武装暴力斗争)。
⑶德国法国对马克思及其思想无包容性而英国有之(故而马克思在英国居住42年)。
?
26.资产主义的发展过程?
①大航海时代(1500年地理大发现)。
②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③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资产阶级发展的高潮。(1848年《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解决了技术问题,但没有解决“人”的发展。)
?
27.为什么中国社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接受“亚当斯密”“达尔文”。
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相似。(“仁爱,天下大同”)
③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习近平同志说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补充: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完全自由市场主义;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新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策是一个循环。
②“达尔文”:达尔文主义(尤其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希特勒推崇达尔文,因为有这个理由屠杀犹太人。
?
28.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化之间的矛盾。并且此矛盾无法解决。
由此,马克思分析后提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
?
29.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没有被扼杀?
马克思主义传播时,正处于普法战争(1870-1872年),资本主义处于薄弱期。是马克思主义崛起的契机。
拓展:共产主义的崛起都是在资产阶级处于薄弱期时。
①十月革命成功推翻资产阶级,是当时俄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且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才刚推翻封建社会,处于薄弱期。
②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国内正处军阀混战时期。资产阶级尚未获得实权。
?
30.人物记:
①俾斯麦:普鲁士(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
事例:创立福利国家,统一德国,重大外交贡献。
②伏尔泰: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等。是一面伟大旗帜。(影响整个欧洲)
名言: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31.欧洲的统一:
古罗马于公元前1世纪末统一欧洲,在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于1453年灭亡。
欧洲短暂的第二次统一:拿破仑。
补充:普鲁士是古罗马(这里应该是神圣罗马帝国)分裂后最大的邦国。
?
32.荷兰因地理因素(处于低地,洼地)而决定它商业文明的形成。
?
33.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又称彘之乱、国人起义等,是指西周时期,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一场王室以下的贵族为维护自己利益的行动。
西周自周成王、周康王之后,社会矛盾开始激化。周夷王死后,其子周厉王为了改变朝廷的经济状况,实行“专利”政策,山林湖泽禁止国人进入,甚至禁止国人议事,违者杀戮。公元前841年,镐京的“国人”集结起来,手持武器攻入王宫。周厉王下令派兵,却无兵可派。于是逃离镐京,于公元前828年病死于彘。国人暴动后,宗周无主,于是召公和周公代行王政,改年号为“共和”。
国人暴动导致了周人中上层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分裂,因而极大地削弱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基础。
【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补充:国人:贵族(此处指西周时期的贵族等)。
?
34.基布兹:
基布兹(希伯来语:?????、????????,即为“聚集”之意)是以色列的一种集体社区,过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现在也从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
基布兹的目标是混合共产主义和锡安主义的思想建立乌托邦社区,社区里的人没有私有财产,工作没有工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都是免费的。外人可以自愿加入基布兹,里面的成员也可以自愿退出,退出的时候可以领到一笔退出费以回报对社区的贡献。
补充:“基布兹”的创建人都是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
?
35.司马迁《史记》中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缺少人文关怀。
从马克思与他的妻子燕妮拥有同样的志向,在他们来往的信件当中充满着人文精神。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怀越加凸显。)
?
36.资本扩张:
⑴资本的扩张在于人性的恶——贪婪,并且是依靠剥削。特别是雇佣童工。
(童工工资低,资本家受益高,死亡率极高。)
⑵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基于人性,仁爱,关注人。
补充:俾斯麦颁布了三条关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构建起了近代世界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1884年通过了《工人赔偿法》;
1889年实行了《伤残和养老保险法》。
?
37.人的社会化:
今天的人们,社会化进程的速度远高于过去的人。
?
38.陈先达(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
39.生产方式包括:
⑴生产力(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
⑵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在劳动中所产生的关系)。
?
40.人类社会历史的六个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
41.第一、二、三国际:
⑴第一国际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即国际工人协会。第二国际成立后,始称第一国际。马克思是创始人之一和实际上的领袖。
⑵第二国际是1889-1914年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其名称起自20世纪初。恩格斯为创始人与领导者。
⑶第三国际在1919年3月2日于莫斯科国际共产主义代表大会宣告成立。列宁为创始者与领导者。
?
42.范老师的考研易答: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利益,个人与社会的理想,个人与社会的价值要统一。
③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名言以及思想。
?
43.范老师: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公有制。
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同时也诞生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②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公有制(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
③一切社会科学都是以人性的善恶为出发点的。【例:2003年伊拉克战争、2011年叙利亚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11年5月1日斩首本拉登(911事件的发动者)、2022年俄乌战争。】
?
44.范老师:马克思主义最大的特点之一: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俄国化、中国化)。
?
45.文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的几部经典作品简介):
⑴《神圣家族》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书写出版的第一本书。(唯物史观,科学观)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书写于1844年9-11月,在1845年2月在法兰克福出版。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制定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列宁指出:“它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
?
⑵《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科学的唯物的历史观。(标志着历史观的根本变革)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作的哲学著作,该书首次出版于1932年。在该书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布鲁诺·鲍威尔和马克斯·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
该书系统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熟。
?
⑶《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在晚年写的一部伟大著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纲领性文献。它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同机会主义的反动纲领的尖锐对立。
?
⑷《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的著作,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是马克思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这部著作内容十分丰富,系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在内联系,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
⑸《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德国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作的社会学著作,于1884年首次出版。分析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揭示了原始社会制度解体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成的过程,阐明了阶级社会的一般特征;弄清了各个不同社会形态中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剖析了国家的起源和实质,
证明了国家由阶级产生,随着阶级的消失,国家也必将消亡。
?
46.视频鉴赏(指《不朽的马克思》这部电视纪录片):
⑴推拉镜头:联想镜头–拉;悬念镜头–推。
(为什么要拉?原因:运用在片头;体会及感受;增加字幕不突兀;语言转场。)
⑵叙事逻辑:从小到大(时间顺序)。
⑶空镜:交代背景用空镜,空镜利于打字幕。空镜等于句号。
⑷旁白:独白与对白。
⑸转场镜头:特写+空镜。
⑹人物的鼻梁可以是光的分水岭。
⑺西方画(硬笔画):透视原理—阴影=立体感;
东方画(软笔画):一般不讲阴影。
?
附: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网络视频链接(视频分上下集,共两集)↓
电视纪录片《不朽的马克思》网络视频播放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