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非要学新闻学我一定把孩子打晕” ,excuseme…(新传考研需要什么书籍)

图源:抖音@ 教育旗舰店

“非要学新闻学我一定把孩子打晕”

这句话出自高考、考研择校指导规划名师 之口,视频中 面对的是一名高中生家长,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高中学的是理科,模考成绩有590分,孩子想报考四川大学的新闻学专业,来咨询张老师的意见。

图源:抖音@ 教育旗舰店

在听到孩子学的是理科,成绩不错,但是居然想学新闻学之后, 直接表示“你会崩溃的” “你随便换什么都比这个强”。

给出的理由是,学新闻学的毕业后80%都没有从事本专业,新闻传播学曾经是很好的专业,现在每个人都是自媒体。

进一步论证中,他甚至提到了粉丝量级的对比:985高校教授的流量都没我高。言下之意是,流量高低也可以成为衡量新闻传播学的教授学术能力的指标了?

对此,网友辣评:

“经济学家必须是企业家? 戏剧学院的老师必须是明星? 传播学教授必须干过网红?”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李玮对 的观点也提出了一连串反问,“学生到传播学院学习就是为了成为流量网红吗? ”李玮认为,“教授首先是老师授业解惑、立德树人是本职工作,学养、学品和人品是重要素质。这是比流量更重要的维度。”

总结起来, 阻止学生报考新传的理由无非就是:新传就业面窄、没钱途、没出路、媒体话语优势不在、以及没有流量就不能称之为一个合适的媒体人。

看到这里,作

为新传学子的我不禁要思考:

难道新闻传播的门槛真的已经低到了

这种人人都可以轻松掺一脚的地步了吗?

没有流量,新闻传播的教授就没有价值了吗?

18岁或者说22岁选择专业的时候,到底衡量的是什么?

是热爱,理想,还是现实,就业?

但其实,做选择那会儿,我们可能对于就业并没有看的很清,而且市场在变,就业环境也在改变,很可能当下的热门,几年之后便会跌入谷底。打开网络,人人都在劝退新传,那为什么还是一批批的人选择它,为什么新传考研的热潮依旧一波高过一波?难道这些准备考新传的人都没有了解过 所说的新传困境吗?新传的理论真的过时了吗?

—01—
评价新传的视频出处
作为新传专业的学子,第一课学的就是真实和客观。在此次事件中,我们自然也不能因为 批评了新传专业几句话,就立马激动的要反批回去,捍卫心中的正义,而是要看到整个事件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图源:抖音@ 教育旗舰店

原视频出自抖音号“ 教育旗舰店”,粉丝 268.1万,主要内容是 回答家长资讯的视频剪辑以及考研课程资讯。所以视频一开始,就是 在直播间面对家长对孩子高考报志愿的资讯。很明显,家长并不了解新闻学专业,因为孩子喜欢,有兴趣,所以想咨询一下 的意见。

图源:抖音@ 教育旗舰店

在了解到“理科” “590” “新闻学” “数学130” 等信息之后, 极力劝阻家长不要让孩子选新闻学专业,并多次无奈大笑,“把他打晕,一定要把他打晕” “别瞎报”。

视频中的家长多次提到,“孩子有这个兴趣”“他有这个爱好”,所以想 孩子了解一下。可见家长依旧是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先的,更加尊重孩子的选择。但是 显然只关注到了“理科” “590” “新闻学” “数学130”等客观信息,并且以一个经历过社会险恶成年人的身份教导后辈:你要如何如何,不要如何如何。或许有几分道理,但是很难说完全正确。

在 过往的视频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比如有家长来咨询,说孩子想学法医、心理学等,原因是很喜欢。 都会劝家长和孩子再深思一下,尽量选择更加稳妥的专业,如口腔医学、通信工程等。

给不同学生的意见不同,但是在所有选择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兴趣和喜欢被放到了最后的位置。回想起最近看到的高考考生采访视频,有的说喜欢考古、有的说要为女性平权事业而奋斗,不免让人觉得有些唏嘘。

图源:星视频视频采访截图

青年人和成年人的选择总是不同,但正是因为这些不同,世界才会发展,个人才会见到更多更大的世界不是吗?如果只是为着功利主义的目标过完自己的一生,放弃了人生的其他可能,不也是一种缺憾吗?

常常见到网友们说自己的眼里没有光了。当我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诫正在做选择的人时,是该不屑于对方纯粹的热爱、理想,将其归纳为年轻人的天真,还是应该用经历过的或许有点片面的经验来引导他人的选择?这无关对错,我想大家应该也会有自己的思考。

我只是每每看到曾经和我一样的年纪谈起自己的喜欢、自己的梦想时浑身闪闪发光、充满希冀的面孔时,总会被感动到。

—03—
新传太过时?教的都是老古董?
其实这些有趣的灵魂都藏在新传专业里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 口中,理论已经过时十年,并且研究上青黄不接的新传专业的论文到底是什么样子吧。

学过新传的都知道,新传专业是一个非常与时俱进的专业,如果你脱离这个专业超过两年时间,再次回来就会发现,你面对是已经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了。

以最新一期的新传传播学代表性期刊《新闻大学》为例,在其最新一期的文章中,研究内容涉及科幻、短视频新闻生产、chatgpt、算法、数字赋权等多个主题,层次丰富、内容贴近当下,与时代密切接轨,说是最fashion的专业也不为过。

除此之外,稍微翻看一下近些年新传学子的毕业论文就会发现,新传学子们也从来没有表现出禁锢于老古董教学模式的困顿,他们的研究兴趣点丰富多彩,b站、亚文化、陌生人社交、游戏等关键词都频繁出现,正是得益于新传的包容性和学科交叉的特点,才给了每个人最大的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

而且,拥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在新传专业也同样受欢迎,在强调数字化的当下,一专多能的新传人才显然是市场的香饽饽,不论是以就业为导向研究营销广告,还是以学术为导向专攻论文,还是打算考公,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子都有很多的岗位可供选择。

大厂需要你的奇思妙想,政府需要你的文笔,学术需要你的创新发展。不同于大众心目中新闻传播学的一般印象,新传专业的学子不仅仅只有进电视台和新闻报刊这两条路可以走,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也为新传学子开辟了更多的就业门类,短视频、直播、新媒体、各个平台的运作(微信、微博、抖音、豆瓣等可以说新传学子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应用这些能力。

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招生人数

2023本科专业满意度排名;统计数据为5分制,5分为满分;截图源自:麦克思研究

—04—
我学新传的意义,
不仅仅是为了有一口饭吃
提到的新传理论与实践脱节、老师讲的东西多年不变等观点在一些新传院校确实存在,或者说,这是许多专业都存在的通病。

只不过是因为新传本身就是一个站在舆论风口的专业,一点风吹草动都会招来太多的目光,聚光灯下,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哪个专业会是完美的。如果你是新传专业的学子,并且即将或者正在从事媒体行业,就必定要被这些目光所追随,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同时也是一种荣誉。正如一位网友在评论中所说的:构建世界的意义。

当学习或者从事新传,已经没有了那么一点热爱、新闻理想、职业操守、价值原则、行为底线支撑的时候,只是靠着功利性的需要而行动,其结果会如何?

新传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我吹开了一直遮挡在眼前的迷雾,看清了许多事件背后的意义。

教会我世间百态,我要报以仁慈;舆论喧嚷,我要对以冷峻;真相复杂,我要客观真实。

新闻传播学子或许最终没有做新闻,但是一定会一直保有一颗新传学子最初的赤城之心。

我来人世一趟,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我还希望能够有思想,会思考,要活着,但不仅仅只是活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