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友爆料,人民大学2023年金融学专业招收的推免生和考研生的计划比例达到了19:1。并且在实际招生中,该校金融学院的金融学、保险学、金融工程和财政学四个专业学硕的统考招生计划,又以“生源欠佳”为由干脆直接取消了,也就是说那些在其他学校第一次面试失败的考生们,这里连调剂的机会都不给了。下面两则消息来自网友,如果属实的话,确实让人愤怒。
2023年武汉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计划招收21人,其中保研生就占到了20人,通过全国统考招生的指标只剩下1人,而最终报考这个专业的学生笔试加面试1个也没有通过,直接划转调剂了。
另一则消息则是关于2023届南开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190人报考竟然无一人上线,究其原因乃是保研生已招满。那既然保研生已经招满又何必劳师动众的通过全国统考呢?对此有网友怒称“简直把考生当猴耍”。
最近几年国内最顶尖的几所高校的热门专业,不断扩大推免生的比例,同时缩招甚至不招统考生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相对于考研生来说,保研生的优势非常明显,他(她)们可以提前联系要保研的学校和老师,如果保研本校的话这种与导师之间接触的机会会更多,可以提前接受导师的指导。还可以参加多个学校的夏令营,有时候能报的目标院校还不止一个。因为没有考研的压力,所以一旦保研成功,他们的本科生活就要轻松许多,因此也有着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从而培养自己除学习之外的社交和科研能力,也更能得到导师的青睐。
相对来说考研生就可怜多了,尤其是那些“双非”高校的学生,在高考失利之后,他们把能考上更好的研究生高校作为打翻身仗的一个难得的机会,因此有的同学从大二开始就着手准备考研事项,除了要学好基础课和专业课外,还要把大把的精力用在统考英语和政治上。
考研党的“卷”不仅体现在笔试上,而且体现在复试上。由于留给他们的名额不断缩减,有的即使笔试第一名最后复试的结果也不一定能成功上岸,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有一位近50岁的网友最近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女儿本科时在她所在的专业里综合成绩第一,连续三年一等奖学金,并且笔试成绩得了398分,在12个进入复试的考生中排第三,高出第12名近40分,然而即使如此优秀的考生还是在20分钟的研究生面试中给刷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保研率高的学校由于学生整体素质好所以科研能力也必定强。即使985高校,每年保研的孩子们为了挣得保研名额也是很
拼的,虽然有个别的“可操作空间”比如代写论文、挂靠获奖比赛名等,但总的来说对保研生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比如说一般高校都要求本科三年成绩一直排在院(系)前10%,不能挂科,另外还要有高规格论文、参加其他社会活动和大型专业竞赛获奖等,充分展现自己有着持续学习的能力和科研天赋。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保持短期优秀很容易,要保持长期优秀就难了。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保研水分太大,到处是江湖,对考研生形成极大地不公平,应该取消保研。对此小伙伴们怎么认为呢,欢迎在下方讨论这里是高考向导肖老师,更多精彩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