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长安大学第八届研究生支教团誓师出征。他们将分赴商洛市商南县等基层中小学,投身支教事业,弘扬志愿精神,传递爱与希望。
据了解,2011年以来,先后有陕西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4支研究生支教团的126名研究生到商洛市开展支教活动,在山阳、丹凤、商南等3个深度贫困县进行义务支教马拉松。他们通过艰辛付出和青春接力,用爱心点燃了一个个山区孩子改变贫穷面貌的梦想。
共青团商洛市委书记王小宁说:“多年来,研究生支教活动作为共青团组织的品牌活动,取得了诸多的荣誉和成就。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研究生支教既是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举措,也是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中树立远大目标的精神历练,为商洛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清晨的商南县富水镇中学,阳光透过山坳温暖着这个群山环抱的学校,早读的铃声在群山间回响,惊起了一群飞鸟。一个身材高大、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匆匆穿过校园,来到他所带的班级。一阵清脆的点名报到声后,朗朗的读书声此起彼伏,来自长安大学的研究生张伟开始了他一天的支教生活。
2018年9月,张伟怀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来到商南支教。然而,支教生活并不像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初到富水镇中学,生活上的不适应让他深感疲惫,而工作上的不顺更让他陷入苦恼和迷茫。学生们反映他讲课太快、作业太多,接受不了。那段时间,张伟甚至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做一名合格的山区教师。
好在张伟很快调整了过来。他每天坚持挤时间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一有机会就向其他班主任讨教经验;早上6时出门与孩子们一起跑操,晚上10时查完宿舍,回去再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孩子们逐渐喜欢上这个大哥哥老师,而张伟教起书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由于支教事迹突出,在今年商洛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张伟被授予“商洛市青年五四奖章”。他说:“因为支教,我终于明白了人生的价值所在。奉献才是生活的真实意义,奋斗才是生命最美妙的姿态。”
和张伟一样,长安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行7人经常深入贫困家庭进行家访慰问、做心理辅导。他们结对帮扶5名贫困学生,组织开展“点亮微心愿,青春助扶贫”活动,收集355名贫困学生的心愿,筹集2万余元的物资,为山里的孩子们带来了温暖。
大山里需要师大人
山阳县的刘炜这次回老家与以往不同。作为曾经被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帮扶过的学生,刘炜在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后,毫不犹豫地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并主动申请回到自己的家乡,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
“单从知识层面来说,也许并不能实现很大的改变,但我们想做的就是要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志存高远。”在刘炜看来,支教一年真正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立志”。
紧张的备课、教学之余,刘炜更关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举办文体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大山里需要师大人。”自1998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205名青年志愿者,相继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由于在研究生支教方面的突出贡献,2017年,他们作为全省唯一的教育系统代表,荣获第十六届“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我也想上北京交通大学”
今年元旦,丹凤县思源学校的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新年礼物——来自北京交通大学魏芳宜的信和视频,以及随信附赠给每人的一支铅笔,还有许许多多的北京交大明信片。
魏芳宜是北京交通大学第21届研支团团长,一年前曾与思源学校三年级三班的孩子们共同度过了短暂而难忘的支教时光。在交大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现在思源学校三年级以上所有的班级都拥有了自己的“交大角”,每个班都有北京交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和他们保持着固定的书信往来。
对于这些从未走出过陕西的孩子们来说,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既陌生又好奇。如今,书信成了他们和远在北京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约定,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
“老师,我也想上北京交通大学!”一年来,每当听到孩子们真诚的话语,在思源学校支教的夏天就充满了欣慰。他明白,这句话不是一句简单的“豪言壮语”,它承载着一个个山区孩子对未来人生的憧憬。“我希望通过支
教活动能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奋斗的种子,激励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未来能在外面找到更广阔的舞台。”
一支支教团就是一把火炬,一名支教老师就是一粒火种,在秦岭大山中、在商山洛水间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