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经验帖上大学硕初试第一迷茫时刻,我选择难走的路

这是瓦叔团队今年第12篇经验贴
来自瓦叔暑假班、冲刺班的harbeth师姐

作为一个二战考生,我一战考华东师大,二战刚开始准备考上大新传专硕,后来转为考学硕,我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不是往更容易更轻松的方向去,正相反,在前路未卜的时候,我告诫自己“迷茫的时候要选择难走的路”。而作为一个不喝“鸡汤”的三跨考生,考研期间我没有转过一次锦鲤,因为我从不奢望自己是个幸运儿,只希望拥有配得上自己努力的结果。
本着不洒鸡汤,不打鸡血的宗旨,这篇干货满满的经验贴将从个人情况、考情分析、初试经验、二战经验这四个方面展开。
本科双非,汉语言文学专业,英语六级飘过,一战报考华东师范大学mjc差9分,二战报考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学硕)。初试总分397,其中政治69,英语一78,专业课一115,专业课二135,复试总分251,最终以初试第一,复试第二的成绩被录取。

上海大学考情分析

上海大学作为位于上海的211院校,资源自不必说,新传学科排名全国第11名,学科评估b+,去年刚从上海大学电影学院独立出来,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发展势头非常好。作为一个考研成绩上过热搜榜的“网红学校”, 上大新传的报名人数年年创新高,但是20考研人数可能会有所减少,因为今年缩招了,目前情况是学硕录10个,专硕录15个,但是专硕有两名同学出现同分情况,所以又进行了一轮加试,结果还未公布。总之,学硕缩招了三分之一,专硕缩招了将近一半。
上大新传包括新闻传播学硕士(学硕)和新闻与传播硕士(专硕),首先从学制学费的角度来看,学硕读三年,学费是8000元/年,专硕读两年,学费是23000元/年。其次是培养方向,学硕分9个培养方向,包括新闻与传播理论、新闻与传播业务、传媒经济与文化产业、国际传播等等,报考的时候会要求选方向,但是试卷相同,并且入学后还是会跟导师的方向走。专硕有两个方向,试卷相同,但入学后会分开上课。一个是“全媒体新闻”,课程注重报纸、广电和新媒体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另外一个是“策略传播”,课程则注重公关、广告、营销和会展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最后是很多人询问的考研难度问题。一就参考书来说,学硕考研难度大于专硕。因为学硕参考书共计11本,还要学习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而专硕参考书只有7本,相对来说要简单一些。二就报录比来说,学硕和专硕难度相当,不分上下。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学硕报考568人,统招15人,报录比1:38;专硕报考1029人,统招30人,报录比1:34。三就题目难度和给分松紧度来看,学硕的题目难度较高,知识考查较深,尤其注重基础理论的深度和细节,改卷较严格;专硕注重考查知识的广度以及与热点事件的联系,给分会稍微宽松一些。当然,参考书目、报名人数、招生人数、题目难度以及给分高低都是会灵活变化的。
以上就是上大考情,我只能帮你们分析,最终还是要自己做决定。

初试经验

宏观上看,首先,我的初试总方针是公共课和专业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新传专业要想考高分,单凭专业课高分是不够的,两门专业课250+越来越多,而且从录取名单上你会发现,考上的学长学姐们的公共课普遍很高,甚至一门公共课可以拉别人20分。所以,千万别偏科!!!其次,偏科的程度不能超出你优势科目的分数。意思就是说,你要保证你在你擅长的科目上所考的高分能弥补你的短板科目的低分。比如你英语不好,只考了55分,比别人少了20分,那你必须在政治上考80分或者专业课上考135+。虽然这只是个有点极端的例子,但你们也可以看见这种操作的难度非常高,危险系数非常大。因为你无法保证你不会在你的优势科目上失误。所以,最稳妥的方法是公共课和专业课都至少考一个中等偏上的分数,同时最大化优势科目的分数。我的建议是公共课140,专业课250.别说难,我知道很难,选择了考研就注定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没有人可以轻轻松松的成功。
微观上看,我将分别从政治、英语、专业课来介绍我的经验,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政治
我的政治分数是69分,比一战时提高了8分,但还是没有达到我的理想分数70分。很多人说政治性价比最高,其实是从所花时间的角度上说的,可以在一个相对(其他科目)短的时间内通过突击提高10分左右,所以不必太早开始,暑假开始即可。但是,政治要考高分(75+)也是比较难的,尤其在上海这样的给分严格的大旱区。从我的备考经验来看,政治选择题是决定政治分数高低的关键,而选择题中的多选题又是重中之重。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因为我政治提高的8分全是多选题的分,两次考试主观题都是30分,没有变。
那么,怎么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呢?首先,在7-8月,每天看一章考研老师的《精讲精练》,再做相应章节的《1000题》。这是第一遍,肯定会没什么印象,并且错很多题,别太担心。在9-10月的时候,开始做第二遍《1000题》,这次,先做题再返回书上看知识点,这样错的部分会印象深刻。并且要把第二遍做错的题整理出一个错题集,不用抄题,主要是记知识点。同时,针对看书看不懂或者不是很清晰的部分,可以听考研老师的强化班,他会帮你梳理出一个脉络,并且讲课非常形象生动。

(我的错题集)
到了11月,可以开始刷整套题了,包括历年真题和模拟卷。每天花20分钟做一套选择题,再花40分钟订正、复习知识点。我去年刷了近10年真题和近40套模拟卷,把错题都总结到错题本上,没事的时候就翻翻。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历年真题不用做,因为都是考过的不会再考了,事实上真题的价值在于出题人的思维,你只有接近出题人的思维,才能把握题目的逻辑、正确选项的特点以及错误选项的设置,这才是战无不胜的法宝!!而不是所谓的最后三小时押题。同时最好在11月开启大题的背诵,在有余力的情况下,推荐听考研的技巧课,选择题和大题都有。我先听了考研的大题(主观题)技巧课,按照她教的逻辑去背她的背诵手册,理解后就背得比较顺畅,千万不要死记硬背。最后12月的冲刺阶段,就是背背背。背主观题背肖四,背错题本上的知识点,背各个老师预测的考点,肯定会有背到想吐的时候,坚持住,这是liming前的黑暗了。
最后谈谈技巧,考研政治分为马原、毛中特、史纲、思修和时政五个部分。其中马原和毛中特占主要部分。马原重在理解,可以用表格法、公式法、画图法等辅助记忆。

毛中特部分有很多琐碎的知识点,而且都有自己的“帽子”,比如出发点/落脚点一般与人民有关,根本保证一般是党的领导等等。这就需要你把这些“帽子”一一戴好,最好把相近的总结到一起。史纲部分要注意重大会议与讲话,还有一些转折点,学会串线。比如各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土改、毛泽东思想、重要会议等等。

(二)英语一

我的英语分数是78分,其中客观题(选择题)50分,主观题28分。客观题部分总共扣了10分,完形扣了4分,阅读扣了6分,新题型全对。今年英语一的新题型和翻译比较难,所以我在这两部分花的时间较长,导致没什么时间做完形了,匆匆看了一遍就选了,因此只能拿个基础分,这是我比较遗憾的一点。其他部分都算正常发挥。接下来就按时间轴谈谈我的英语备考经验吧。

4-6月:
单词是重点。一定要在前期打好基础,把考纲词汇扎扎实实地背下来。如果语法不好,可以听田静老师的课,把语法过一遍。我是用红宝书背单词的,刚开始一个unit/天,并且细细地看里面的拓展词、近义词和例句等,后来熟悉了慢慢累加,背完两轮后就开始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背单词,具体方法可见我的b站视频@harbeth. 很多人会看《恋词》的视频,包括我在一战时也看过,但我个人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你在看的时候津津有味但看完了啥也不记得,这就没有达到背单词的目的,千万不要舍本逐末,也别自我感动,觉得看了视频就是背了单词,就是在认真学习,清醒一点。

7-8月:
阅读是关键。我建议把近20年的真题打印三份,暑假开始做第一遍真题阅读。刚开始做得比较慢,一篇阅读可能会花20min,但是要慢慢训练自己的阅读速度,最好一个小时做4篇阅读。我是一周做两套阅读,一套题用三天,第一天做题,后两天解析。注意!先别对答案,首先回到阅读文章本身,细细地扣里面的单词、词组和长难句,做到阅读里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没有一句话读不懂。接着重做一遍题目,如果有想改的题,把答案写在旁边,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可以将你做错的题分为“没读懂文章而做错的题”和“看懂了文章依然做错的题”。前者是单词和长难句的问题,要继续攻克;后者则是阅读的逻辑问题,推荐听考研老师的课,他会帮你梳理整篇文章的行文脉络、出题者的逻辑、错误答案的设置以及正确答案的特点,教你一些技巧。总之,阅读的基础是单词和长难句,核心在于理解阅读的逻辑和出题人的思维。
9-10月:
提高专项和进行真题演练。这个阶段要开始刷整套题了,除了留一套最近一年的真题用来模拟。我记得我当时每天下午2点到5点都留给英语,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题。首先要继续巩固阅读,开始第二轮刷阅读,这一轮要有的放矢,对于二刷还错的题要思考原因,在题干旁标注题型(细节题、例证题、推断题、主旨题等等),在选项旁要标注正确/错误的原因,简单的说就是你要知道这个题是考你什么?为什么选这个选项?其他选项错在哪?其次,要开始专项的训练,包括完形、新题型、翻译和作文。我个人觉得要把重点放在新题型和作文上,一是它们分值较大,二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高。现阶段要多背优秀范文,每天早上背一篇,第二遍早上默写,如果坚持下来,冲刺阶段会稍微轻松一些。
11-12月:
作文是提分法宝。很多人觉得作文背个模版就行了,好一点的自己整理模版,事实上,模版拿不了高分。我的做法是:尽量自己写,实在写不出来再用自己总结好的模版。那么,要想在考场自己写,就要在平时多背多练多改。多背优秀范文,比如王江涛老师的高分作文;多练真题作文,尝试将背到的语料用到真题中去,同时要打开想象力,学会联想,别连中考研憋不出来;多改,一篇优秀作文不可能一次写成,建议利用批改网修改语法错误,尽可能完善自己的作文。制作自己的模版可以听潘赟老师的九宫格课,很好上手。与此同时,单词、阅读都不能放松。单词要一直背到考前,千万别停!每周做一两套真题,保持阅读手感即可。
(三)专业课
我的两门专业课250分,今年专业课二题型大变,题量增加,但我仍然拿到了135分,也让我有点惊喜。所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题型如何变化,只要对知识的掌握

够牢靠,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甚至脱颖而出。
首先,今年的参考书有变动。删减了一些书,新增了童兵老师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本》、方汉奇老师的《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和编写组的《新闻编辑》。

640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的参考书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本》童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6(新增)
《传播学通论》戴元光 金冠军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新闻学概论当代教程》郝雨 杜友君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传播研究方法》陈国明 彭文正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李琨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郭建斌 吴飞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中、下册)方汉奇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8(新增)

874新闻传播业务的参考书为: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刘海贵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新闻评论教程》丁法章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吴信训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新闻编辑》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变更)

以上11本参考书中,640的书按重要性排序,其中最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读本》、《传播学通论》和《新闻学概论当代教程》(以下简称马新观、通论和概论),874的书排名不分先后。

关于如何看书。
第一遍通读全书,以理解为主,别太抠字眼,主要理解意思就行。第二遍按照目录梳理框架,做思维导图,提取关键词,同时一定要对重要的知识点理解透彻,包括但不限于来源,背景,发展,应用等。注意??可以自己做笔记,但别抄书!!我建议用学长学姐们或机构的优秀笔记,自己做补充,这样比较省时省力。这一遍耗时较长。第三遍可以开始有重点的记忆了,比如背一些名词解释、重要理论等,这时候你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基础知识的笔记,同时思考一些重要知识点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比如议程设置、把关人等等)最后一直到

考前循环滚动式背书!最好默写!特别感谢8月开课的瓦叔暑期班,帮我夯实了理论基础,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拔高。首先是内容非常丰富,每次听课我都要消化好久。当时我每天晚上听三个小时直播课,第二天再倍速听一遍,边听边做笔记,补充了很多新知识。其次是脉络非常清晰,我最头疼的就是传播学史和批判学派,但是通过暑期班学习,传播学史从三大先驱到欧洲源流到芝加哥学派再到四大奠基人都梳理到非常清楚,批判学派的观点也讲解得非常详细,甚至补充了法国结构主义批判学派,包括罗兰巴特的神话理论、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等等。虽然上大初试没有考到,但我仍然可以用在论述题的答题当中,给我的答案增色不少。
关于如何答题。
肯定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储备,但是写新闻传播理论的论述题也是有技巧的。首先要有意识的积累并模仿优秀的表述,其次,一个漂亮的小标题可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你答题的思路。在瓦叔的课上我学到了很多答题角度,比如情感角度、媒介化角度、资本角度和阶层角度等等。还有答题的辩证法,“凡是有传播,肯定有抵抗;凡是有快感,肯定有剥削;凡是有边界,肯定在瓦解;凡是有技术,肯定有冲突”。这些无疑都提升了我的思路,加深了我的答题深度。另外,实务部分则要多多练习,最好找靠谱的学长学姐给你批改或者报个实务班,同时多看一些优秀的评论,比如人民日报评论、新京报评论、曹林的时政观察等等。
除了对基础知识的牢牢掌握,我个人还有三个拿高分的“秘诀”:一是不断输入,打开格局。比如我在备考期间读了很多新传相关书籍,如果是跨考上大的同学,建议阅读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和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尤其是《传播学教程》。也正好因为我在一战考华师时的参考书是这两本,所以我仔细阅读并背诵过其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将这些知识点补充到我的笔记中。虽然上大没有要求看这两本书,但我觉得它们作为很多主流院校的参考书目,还是很有必要阅读的,尤其现在在考研初期,不要抱着太功利的心态去学习,没有什么知识是肯定不会考的,没有人敢打这个包票。今年上大学硕初试874就考了“受众属性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而这正是《传播学教程》中的一个知识点。

二是学会输出,建立框架。
瓦叔10月的冲刺班给了我很多帮助,首先冲刺班的ppt全是精华,基本上就是一个完整的专题整理,其中会提炼出重要论文的核心观点、学界业界的热点、大牛们的表述以及补充案例,帮我节省了不少整理论文和专题的时间。其次,瓦叔的框架图非常好用!我会根据瓦叔的框架图整理自己的框架,并且不断完善补充,比如我用幕布app制作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方面可以试卷上系统地输出我的观点,更好的进行论述,另一方面,也使我更深入的掌握这个知识点及其背景和应用。

三是提升思维,整理专题。
最好在瓦叔冲刺班开课前自己先整理专题,我是在9月份开始整理专题的,基本上包括媒介改革、舆论舆情、互联网治理、政治传播、国际传播等等几个大类,首先围绕一个专题要看15到20篇左右的论文,摘出核心观点和小标题。平时在看一些新传公众号或热点事件时,要有意识的将其归类,并思考其成因/特点/影响等。如果想快速整理,也可利用微信的搜索功能,按关键词搜索可提高效率,瓦叔的公众号也会经常推一些好的论文,并且帮你梳理出重点和思路。在整理专题时会有种头脑风暴的感觉,非常爽。所以,我后期基本上只用背我整理的笔记和导图,这是一个将书先变厚再变薄的过程。

最后,在复习过程中要以真题为导向。真题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尤其是上大特别喜欢考重复的知识点,而且喜欢考的知识点就那么几个,比如舆论舆情、经典理论再研究、麦克卢汉等等。但是注意??今年874的题目大改,这也与参考书变动有关,因此,要好好研究今年的真题。一、马新观肯定是重点,在复试中又考了马克思的主要新闻传播思想,比如党性原则、时间消灭空间、交往异化等等,大家一定要全面且深入的掌握,因为去年是第一年考马新观,考得不是深入,今后可能会从一个小切口深入考察。二、注意评析新闻作品这种新题型。其实参考书中的《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就在提醒我们,要学会评析新闻作品,包括优点和缺点,可以有意识的学一些专业评析术语。三、注意一些冷门知识点,随着热门的知识点都被翻来覆去的考过了,老师们开始挖一些冷点,比如今年874考的“受众属性对议程设置效果的影响”,在《传播学教程》中就占了结尾处短短几行,很容易被忽略。

关于二战

“人们声称最美好的岁月其实都是最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此话不假。二战很苦,一定会苦到你想放弃,但是这是一段你必须经历的路,不如苦中作乐,笑着说:我偏不认输。
首先,关于在学校还是在家复习的问题。我觉得都ok啊,你在哪学的进去就在哪学,如果你真的渴望考上,这应该不是一个值得困扰的问题。我是选择毕业后回家复习,因为我家没人干扰我,白天就我一人,而且每天我妈把我照顾得特别好,我一战掉的头发都长起来了!(在此感谢我妈!)后来觉得天天在家学习效率不高,9到11月我就去市图书馆学习了,氛围是真的好,很多二战的同学,大家都非常努力。到12月,我为了延长绝对学习时间,又回到家学习,每天醒来就在书房学习,直到考前都没出过家门(大家不要学我,最好还是锻炼锻炼)。而且可能因为一战时没有碰到什么好的研友,二战时每天一个人来去自如,可以说是非常开心了。

其次,关于心态问题。我是个比较乐观的人,一战的时候基本没怎么焦虑过,本着“学到就是赚到”的心态,整个考研期间好像没有崩过。但是二战后期真的压力太大了,所以我从10月末开始,会经常在微博小号上碎碎念,一般是晚上临睡前对一天的学习做个总结,抒发一下心情。其实,我觉得对待焦虑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一旦开始投入到学习,就不会想那么多有的没的。我建议大家可以做to-do-list,当你把今日学习任务全部完成并打勾?之后,烦恼也就一扫而空了。
最后谈谈学习方法。我觉得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在初期可以多看一些经验贴,搜集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方法,然后多尝试,总能摸索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我希望你们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更多的关注自身,探索自己更多的可能性。所有二战的朋友们,别怕也别认输,我相信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在考研这场与自己的战斗中,只有努力不会背叛你,祝各位都能梦想成真!
瓦叔和他的团队在2020新传考研群等你
??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70